12月30日 央广网【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栏目刊登 《宜居宜奋斗 三个“一”解码一座幸福城》 报道了翁垟街道80后青年陈朝腾 返乡创办蝤蛑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事 一起来看看
历经千年,浙江温州靠着中原、海洋、山地、移民文化交汇交融而来的独特瓯越文化,凭着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近年来,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成长起来的温州,牢记“续写创新史”嘱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城市格局、百姓生活、作风效能等方面实现精彩蝶变。 一只蟹,秀出创新活力 近段时间,由于天气转冷,温州乐清市翁垟街道的养殖蝤蛑都已进入冬眠状态,当地海岸蝤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朝腾却并没有闲下来,时常和岳父、表弟一起到养殖池转一转,查看蝤蛑的生长情况,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蝤蛑的养殖技术。
陈朝腾(中间)与岳父、表弟讨论翁垟蝤蛑的养殖技术(央广网记者 项楠 摄)
翁垟街道位于乐清湾海积平原上,滩涂面积大,土质为软粘泥,富含微量元素,且盐碱度在10-15度之间,特别适合蝤蛑生长。这里出产的蝤蛑品质上乘,有口皆碑,远近闻名,但多年来却一直处于零散养殖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 “当初回来,就是希望振兴家乡蝤蛑养殖产业,打响翁垟蝤蛑品牌。”2020年,在外经商多年的80后青年陈朝腾决定返乡创办蝤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蝤蛑养殖户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蝤蛑。“我的想法刚提出来,包括我岳父在内的许多养殖户,都觉得不靠谱。” “只要青年有想法,我们都会全力支持他。”乐清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科科长张利兵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积极联系对接产业行业专家为陈朝腾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助力陈朝腾科学化养殖的想法落地落实。 “现在我这里养出来的蝤蛑,壳薄、个大、品相好,不仅分量、存活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年收益也从原来几万元提升到了近30万元。”说起女婿返乡前后,当地蝤蛑养殖的变化,从事蝤蛑养殖近40年的南存丰喜笑颜开。
翁垟蝤蛑(央广网记者 项楠 摄) 经过努力,如今,养殖基地蝤蛑亩产量由之前的20公斤增长到了40公斤,亩均增产近8000元,实现年产值达1200万元。“家乡政府对创新工作者提供了包括税收减免、创业补贴、贷 款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更增强了年轻人返乡信心。”陈朝腾高兴地说。 在全省率先实施民营企业“科技副总”机制;在温州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揽子”奖补政策;创新推出人才子女“无忧入学”等改革举措……在温州乐清,创新活力不只体现在一个个像陈朝腾一样的普通市民身上,更融进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中。 当前,乐清累计打造孵化基地40个、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在孵项目920余项、集聚创新创业人才7600余名。
来源:印象翁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