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随着房贷利率下行,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来了。温州民商银行在官网公布,从11月15日起执行新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同日还有多家银行官宣下调。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 11月15日,4家民营银行同日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截至目前,本轮已至少有13家民营银行跟进。 其实早在今年10月18日,国有大型银行率先牵头开启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的步伐。随后,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陆续跟进。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以大行为首进行的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已进行了六轮,分别在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2024年7月和2024年10月。 银行降存款利率,是为了以减轻下调房贷利率的影响。“存款利率的调整只会影响到新增的存款,而存量存款的利率则不受影响。与此同时,各家银行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市场营销策略,可能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也将有所差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表示,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实施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降低政策利率20个基点,以及推动存款利率继续下降,都将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11月20日,最新一期的LPR(**市场报价利率,中国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发布,利率维持不变。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空间。
大额存单不香了
大额存单利率通常高于定期存款利率。然而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多数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也不“香”了,并且和定期存款利率趋于一致。 目前,四大行的3年和5年期利率早就跌破了2%,进入1字头时代。如工商银行目前在售的2024年大额存单产品,起存20万元,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利率分别为1.35%、1.45%、1.45%、1.9%。建设银行在售的起存20万元的大额存单,3个月、6个月和3年期的利率分别为1.15%、1.35%和1.9%。部分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的利率仍保持“2字头”,但其大额存单利率与本行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相差无几。 而在前两年,大额存单曾一度以相对较高的收益,受到了市民的追捧。之前大部分存单利率能够在2.5%左右,个别城商行的能达到3%以上。这曾吸引不少人跨城购买,专门奔赴那些能够提供高收益的中小城市的城商行。 不只是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再创新低,连一向备受追捧的储蓄式国债,利率也跌到了“1字头”。11月10日,财政部最新发布的电子式储蓄国债,3年期利率只有1.93%,5年期利率2%。 大额存单利率走低后,销售也大不如前。“由于目前普通定期存款与大额存单利率基本一样,而且普通定期存款起存金额更低,所以咨询购买大额存单的客户远少于去年。”温州工行某支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普通人的钱还能往哪放
面对存款利率的持续走低,市民的理财选择面临新挑战。“大额存单和储蓄式国债的利率都已经进入1%时代,用3年甚至5年的时间,锁定一份不到2%的收益,这样的投资理财已经没有意义可言。”市民赵先生挺苦恼,想要通过无风险理财来寻求保值增值太难了,靠银行“躺平”吃息的时代终结了。 董希淼认为,一些对存款利率相对敏感的人群,未来可能会取消新增的存款计划,这也有助于促进市场更多消费和投资。 事实上,随着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变化已经出现,飞速增长的银行存款速度开始放缓,一度萎缩的银行理财规模重新出现增长。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分别增加19万亿元和20万亿元,和前两年的上半年数据相比,今年的人民币新增存款几乎腰斩。而截至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接近2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不能靠银行存款类产品“躺平”了,普通人的钱还能往哪放? “想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得拥抱一定程度的风险。”有业内人士建议,资产配置中,包括现金账户、保险账户、保值账户、增值账户,要选择相应的投资产品和策略,如要留做孩子教育金、婚嫁金等长期用途,可以考虑“长钱”适合储蓄险产品,相对收益目前还有3%;如风险偏好高,还可以考虑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
来源:温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