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白象镇王家店93岁的老人王绍洲有了一桩喜事,经过申报、材料递交等多项环节后,他收到了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温州市文艺家会员证,算得上是该联合会近年来招收的最年长的会员。对于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王绍州老人而言,最近的心情犹如这冬日里的暖阳,舒心又明媚。
王绍洲(左一)和北白象退休教师聊天搜集写作素材。
作品频频见诸报端
“这是会员证,这是作品的手稿,这是出刊后的几本作品。”1月13日,记者上门采访,精神抖擞、思路敏捷的王绍州老人,把自己的作品一一亮出来。“半年前我打听得知,申报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需要已出刊作品至少3部以上,文字字数达17万字以上,心里一琢磨,看来我还是挺有希望的。”果不其然,材料一递交没多久,他就通过了层层关卡,顺利入会,帮他圆了一个“梦”。
王绍州老人自小就喜欢写作,中青年时期频频有作品见诸报端。1951年,刚参加教师工作不久,他向当时的《浙南大众》投出了第一篇稿件,内容是关于村里一名抗美援朝家属的光荣事迹,被顺利录用刊登。
这件事对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平日里忙碌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后,业余时间,他一门心思投入写作,农村生产生活、好人好事、乡土风情、教学工作等,这些身边人、身边事,都是写作的素材,令他才思泉涌,出稿量颇高。
但王绍州老人真正全身心投入写作,还是退休后近二十年的事。2008年,王绍州老人酝酿许久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把自己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的事编写成一部作品,给青少年讲一个好听有趣的故事,给学者提供一份难得的乡土资料,给老年朋友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日记本成写作素材想法有了,就要去行动、去实现。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他就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下来从未间断,光是保留至今的日记本就有32本。于是,这些日记本成了非常有用的写作素材。他非常感慨地说,细细翻阅,好似时光倒流,当年发生的事情一幕幕在脑海重现。
创作时,王绍州老人没有给自己定条条框框,随性而为,半夜醒来,灵感涌上心头时,就点一盏台灯,坐在被窝里就开始写稿。写写停停,涂涂改改,家中的手稿积累了一摞又一摞。3年时光眨眼而过。2012年3月,他的第一本书《醉园随笔》正式出版,全书共35篇,分为人物素描、环宇之路、江山足迹、情系庭园等7个单元,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还被国内多家图书馆收录。
有读者阅读后,专门向他致电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其中有名读者颇有意思,书本到手后,一口气读完了,可又觉得意犹未尽,重新阅读了好几次,他对书中记录的故事内容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为此,这名读者专门登门拜访王绍州老人,并鼓励他可继续多创作佳品。
读者的鼓励,是他最大的动力。随后几年间,他又相继创作出版了《岁月寻踪》《凡夫野史》等作品,眼下《我的光影故事》《醉翁吟诗》《醉客游记》也将于近日出刊。
锻炼只为更好写作
虽年过九旬,可王绍州老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在写作时也思路清晰,询问才得知,老人家在写作之余,他还热爱打门球,锻炼身体,
1997年,门球这一项运动传入乐清,乐清市老教师协会白象学区分会就派代表到市里参加门球规则与裁判法培训。他和妻子等十来人成为北白象镇上首批门球队员。至此,他与这一项运动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从一开始的新手,到现在的国家二级裁判员,这一项运动他越打越喜爱。“门球要打得好,不仅要懂得三角几何定律、重力学等科学知识,还得要有一个好心态及好视力,我觉得这项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大脑。”多年间,他和队员们南征北战,先后去过黑龙江、长春、河北、上海、杭州、泉州等多个城市参加门球比赛,拿下了不少奖项。时至今日,他还是每天会骑着电动车出门去跟球友们切磋技艺。
与此同时,旅游、摄影、书法……他均有涉猎,晚年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身边的朋友都称他为九旬龙马“老青年”。
“老而强健,不失风采。”这话用来形容王绍州老人恰如其分。他说,幸福的晚年生活要靠自己去追求,无论多大年纪,只要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你就会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来源:今日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