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一位导游爷爷讲解的视频火了。今年70岁的高级导游杨建,讲着讲着就会表演起来,他一开口,总会引起游客的围观。- e% g. s$ |: r2 m2 m; D. a$ o
草圣张旭正在进行创作的构思,突然肚痛不已。 他老婆说:“夫君,我扶你上床歇息。” 他说:“不要,我今天要写一个《肚痛帖》,赶快给我研墨,赶快给我备纸。” 他老婆说:“神经病神经病,有病不休息。”
这是杨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对《肚痛帖》的讲解。幽默的表达、手舞足蹈的动作让周围游客纷纷忍俊不禁。“大家说这么好玩,都开心地笑了,但同时也领略了大师写作的奥妙。”
△杨建讲解《肚痛帖》
) B2 t9 n9 u# t3 _1 T6 h: H( o
△杨建在西安城墙上讲解 杨建声情并茂、诙谐幽默的讲解在逗笑现场游客的同时,也被大家发到了网络平台,引发广大网友点赞。网友纷纷跟帖评论:“活力满满”“好有感染力”“历史这样讲,不愁记不住!”
& m+ ^9 U( r, M0 ~7 i2 n, c8 `
1 1953年出生的杨建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到今年,他已在三秦大地上生活了整整70年。 由于从小生长在历史文化名城,他对历史、地理类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古迹文物情有独钟。每次同亲友出游时,他总能给大家讲解历史文化知识,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
/ O; M: I. h, R m) a# H
朋友喜欢听老杨的讲解,但是他却觉得越是讲解,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有限。抱着深厚的热爱和强烈的求知欲,老杨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学习,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别考取了全国初级和中级导游**。 有了中级导游证后,杨建开始在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2012年,杨建又拿到了高级导游**。在2013年退休后,他成了一名全职导游。 老杨对总台记者说,其实当导游压力也很大,因为越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就越高。“游客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他们并不是刁难我,态度都很友好,但是会逼着我不断地学。人们都这么说嘛,如果我们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起码也要有两杯水、三杯水。” 因此,杨建每天都要坚持学习三个小时,阅读相关的文化书籍。他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已经形成了习惯,不学习难受。”
4 k# P# _# X, c& [, L5 D. v' {2 v
2 谈及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时,杨建说,自己从来不会准备“死”稿子,而是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新的创作。“虽然基本知识结构不变,但我会不断有新的灵感产生,会有创意的变化。” 此外,老杨反复提到了两个词——趣味性和科普性:“我觉得给游客听众讲历史文博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听得进去,让他们听着觉得有意思。”
" n7 z, @% ^9 A. o2 T6 g
杨建尝试过各种讲解方式,最终发现用生动的语言、亲切的表达把知识讲出来,游客会觉得特别轻松快乐,还有所收获。于是,他把自己幽默的性格和满满的热情都融合进解说里。 “首先我自己会沉浸到里边,游客的反馈也让我确信了这个风格可能比较适合我,也比较适合游客。讲解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我感受到的精神上的鼓励特别重要。”
2 F! J. `! N* o7 e
, O* ?$ P2 [4 U: t: |" t
3 在旅游旺季,一天7到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对老杨来说非常平常,虽然每天回家还是会有些疲惫,但只要是在讲故事、说历史、谈文化,他就感觉浑身充满干劲。“兴奋头过了还是会感觉累,但是我睡眠质量很好,身体状态目前也很好。我想着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再干十年。”
5 W; \2 a, q: r; G
近期,杨建在网络上受到很多关注。对于网友的认可,杨建用了三个“绝不”概括了自己的态度——“绝不能骄傲,绝不能自满,绝不能停滞。”他解释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但今天的杨建还是昨天的杨建,水平并没有因为有点火而提高。之后应该更好地回馈广大游客,努力宣传家乡和祖国。” 未来,杨建还有一个目标——在两到三年时间内考取特级导游证。“哪怕考不上也没关系,至少尽了最大的努力。”杨建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人永远都应该有一颗年轻的心、学习的心、进取的心、奋斗的心。”
" H; r V5 c+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