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夏天的“雪糕刺客”么?随手一个近20块的价格,吓得人不知是该拿是该放。实在没敌住诱惑,却发现味道好像并没有不同。那个夏天,我们记住了钟薛高、中街1946、可米酷、好阿婆,也学会了一个惨烈的教训:不认识的雪糕千万不要伸手。
66元一支的钟薛高“厄瓜多尔粉钻”雪糕
今年的夏天随着北方连续40度的高温和南方前所未见的雷暴雨如期而至。据说厄尔尼诺正在发生,气候异常可能成为常态。但走进超市,却发现至少一个东西正在回归正常:冰柜大半以上,都是价格在5元上下的巧乐滋、奶昔杯、绿色心情……钟薛高、阿苏三等知名“雪糕刺客”,也开始了第二件1元的促销。前阵子Burberry被传出售卖1800元一根的雪糕,品牌甚至连夜辟谣,生怕染上“雪糕刺客”的名声。 是的,人人喊打的“雪糕刺客”似乎消失了。见此情景,网友们纷纷发文,庆贺自己在这场抗击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喜大普奔之余,人们也不禁开始思考:是谁给了雪糕刺客们勇气,把一个明明价廉物美的产品做出翻天的价格?又为何能够这么快地消失? 工业雪糕的秘密 大家可能不知道,工业化制作的商品雪糕是有成本天花板的。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过:“一款再好的雪糕,全部添加纯奶油和高倍奶酪,其生产成本也就是一根三四元。” 毕竟它不是餐饮生鲜,没有极高的不稳定性;也不像手工雪糕,依赖手艺人对温度和细节的把控。工业雪糕就是奶、糖以及风味添加料,只需装好可以不断搅拌、降温、塑形、冷冻的标准生产线,一切就能自动完成。加上糖的成本几乎固定,生产线也都是一次性投入,只要在运输环节不出现意外,变数几乎不大。
《芳华》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半个世纪前,几乎全中国的雪糕都是一样的——你能在南京找到小雪人,也能在郑州看见三色杯。那些有途径和财力的县市工厂,引进的都是同一条国外生产线,都按照相似的配方彼此模仿,用的都是奶粉而不是鲜奶,可能添加的风味也都有限。所以那个时代的雪糕很便宜,“价廉物美”组成了中国人对雪糕的认知。 要让“雪糕刺客”诞生,需要特别的时代土壤。 2000年前后,中国铆足劲儿对外发展,人们见过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6块钱一个的梦龙,让孩子第一次认识“纯奶油”和“比利时巧克力”,而后的哈根达斯,更是直接打破了我们对雪糕“可以是什么”的认知。 贵价雪糕也的确不同。我还记得第一次吃梦龙:巧克力脆皮在微热的舌尖化成浓厚的微苦,一口下去,奶油上留下了一层浅浅的牙印。浓到化不开的奶香甜苦在嘴中缠绵,厚实的质地是平价雪糕前所未有的,要喝好多水,才能化解那陌生但丰盈的滋味。 那次以后,梦龙的滋味时不时萦绕心头,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也与这来自西方的浓郁挂上了钩。**冰柜的“哈根达斯”更成了儿时的终极期待,即便现在消费不起,有些种子也已埋下。当第一批感受过比利时巧克力的孩子拥有了赚钱的能力,“雪糕刺客”的土壤也就炼成了。
雪糕刺客的心思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早期在采访中其实是这样定位钟薛高的:为什么占据“好品质”标签的是外国货?国货当自强,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好雪糕,一个卖得出哈根达斯价格的雪糕。 凭心而论,这个初心没有问题。一位深耕雪糕行业十年的资深人士也告诉我:“业内都知道,钟薛高**用的的确是好料,还精心设计过‘头香’‘口感’和‘质地’,第一批产品还不错。” 只可惜美好只停留在初见。“当自强的国货”就发现了消费者其实对雪糕认知存在大量的盲区:可以在正面包装上写着“不添加一滴水”,但配料表不用,反正消费者不会细看;可以夸张宣传稀有食材,但实际添加量忽略不计,反正消费者无处测量…… 利用消费者对雪糕不全面的认知来构筑高品质假象,也是雪糕刺客们铸造出的,最尖锐的刺刀。 前面我们说过,工业雪糕的基础制作成本是有限的,但不代表玩法有限。降低奶油含量,增加水和增稠剂的思路只是其中一种,更聪明的企业家想到的是“添加昂贵食材”的方法,毕竟加法无上限。 从稀缺的粉色可可,到20年才能结果的日本柚子;从晴王葡萄到**榴莲,只要能在文案和包装上宣传出绝对的稀缺性,高端的茅台酒也可以进军雪糕业。毕竟消费者吃不出来普通葡萄和晴王葡萄在雪糕里的滋味差异,也不知道茅台的酱香到底有多少种面孔。对雪糕刺客们来说,让消费者尝到葡萄味和白酒味就够了,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必须占据潜在客户会用到的所有媒体平台,必须请各类KOL说自己的好话。只要消费者搜索到关于自己的信息都是夸赞且正向的,这把利刃就一定能出鞘,并且百发百中…… 刺客们铸造的第二把刺刀是人性,准确的说,是好奇心和面子这对表兄妹。好奇心作为人类共通的情感,推动了我们的自我突破;面子则是中国人思前想后,最难放下的。抓稳这里面的个中平衡,刺刀也就找到了精准的下家。 带着家人来到岳阳楼总归得留下点什么吧?走进山西总要感受本地特**?买个雪糕不算过分,哎呀15块——算了算了,总不能让家人觉得买个雪糕的钱都花不起吧。所以那几年,你总能从冰柜里看见扬州炒饭冰雪糕、铁锅炖雪糕、北京豆汁雪糕、恒顺黑醋雪糕……好奇心诱惑着你的手,明面儿上还不标清楚价格。拿起一根,面子让你放不回冷柜,十几二十块就这么随风消逝。流血的心口让你不知道,是被刺的钱包不好受,还是雪糕本身就不好吃。 在一场场战斗中,一刺刺伤痛中,我们终于开始花时间了解雪糕的生产逻辑,认真推敲为什么自己需要那个面子,花15块买一个配料表并不比普通雪糕干净多少的味道?满腔的委屈和怨怒幻化成了曝光和反击,虚假宣传及火烧不化等事件逐一爆发,人们还团结起来彼此分享经验:买雪糕千万要看配料表,不认识的包装千万不要碰。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雪糕刺客们四面楚歌,终于刺不动了。为了寻得消费者重新信任,钟薛高今年甚至推出了3.5元一根的新品。但没办法,信任就是这样,一旦失去,很难再恢复从前。没有任何一个雪糕刺客,可以靠滥用消费者对信息的缺失,来维持自己稳定的运营。
最美不过老朋友 一番风雨之后,世界恢复宁静。 时间来到这个夏天,最近一次买雪糕是昨天下午。走进门口便利店,竟发现久违的和路雪奶昔杯。收银阿姨很热情,一边帮我从柜底翻出最爱的巧克力味,一边跟我唠嗑,“好多店现在都不进它了,但我很喜欢。别的都涨价了,就它,我可以跟你说,四年前是四块钱,今天还是四块钱,一毛钱都没涨价。前几天还有一个比你年纪大的,也是来找它。”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冰淇淋,而是一个压在旧箱子底的衬衫,历经了我离家,探寻世界,试遍各种潮流风尚,毫无怨言,也没有改变,只是静静地等着,直到某一天我再度回家发现它。 雪糕刺客之后,我们似乎都成熟了,也对雪糕的价值也有了自己的定义。它不是不可以贵,但贵必须要好——无论是成分表上淡奶油的含量,添加剂的多寡,还是口感味蕾的搭配与变化——我们学会了看配料表,也愿意为真正好的雪糕,那些可以勾起唇舌间浓郁缠绵感受的味道,付出应有的价格,但我们不再会轻易被消费主义摆布,而是会谨慎再谨慎地面对花哨和存在过度营销的包装。 生活在当下,还是绿舌头、苦咖啡、可爱多、三色杯和无数从小吃到大的滋味最值得信赖。毕竟它们才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最完整的夏季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