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由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等研究者联合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一天三顿饭都不能忽略,少吃哪顿都折寿!
这项研究涉及了 2.4 万人,与一天三顿饭相比,每天就吃一顿饭的人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3%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每天吃两顿饭的人,增加7%的全因死亡风险和10%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1. 不吃早餐——全因死亡率增加 11%
与规律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11%,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 40%。
2. 不吃午餐——全因死亡率升高12%
与规律吃午餐的人相比,不吃午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12%,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 15%。
3. 不吃晚餐——全因死亡率升高16%
与规律吃晚餐的人相比,不吃晚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 19%。
1. 推荐7:00~8:00吃早餐
早餐时间过晚,会延迟身体启动的新陈代谢功能。早餐时间最好安排在七点到八点,此时食欲最旺盛,且符合人体的生物节律。
8:30前吃早餐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
这是美国西北大学分析了10575名参与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成年人数据,根据人们吃晚餐早餐的时间以及早餐晚餐之间的时间间隔,看哪种方式更有益于健康,更有利于控制空腹血糖,防止胰岛素抵抗。
建议:主食(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蛋、肉、鱼/虾)+奶和豆及其制品+水果和蔬菜。
2. 午餐建议安排在11:00~13:30
一般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6小时是比较合适的。
建议:午餐在搭配食物时可记住“123”的比例,即一份量肉、鱼、蛋类,两份量主食(饭、面、饼等),三份的蔬菜(即三者比例是1:2:3)。
3. 晚餐最好别超过19:00
晚餐后10小时,血里的脂肪酸水平才能归于空腹状态。较晚吃晚餐,会使第二天早晨进餐前血糖和血脂,还没有来得及恢复到空腹状态,就跟第二天早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叠加到一起,容易引起糖脂代谢异常。
从内分泌和消化角度考虑,晚餐最佳进食时间是17:00~19:00,最好别超过19:00。
如果你时间不允许,也不要太接近睡眠时间吃晚饭,同时吃得越晚,吃得越少。
建议:晚餐建议选择水分高、体积大、消化速度慢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供应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不易产生饥饿感。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中建议: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 25%~30%,午餐占 30%~40%,晚餐占 30%~35%。
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能量,男性约为 2250 大卡,女性约为 1800 大卡。
尽管每个人三餐的总量可能有差异,但比例分配可参考3:4:3,即一般来说,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 30%、40%、30%。
建议在食材丰富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件事。
1. 粗细搭配
主食不只吃精米白面,可将五谷杂粮和薯类纳入主食,如将土豆、山药、地瓜蒸一下替代部分主食,或用杂粮面做成馒头、面条或粥。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再搭配些杂豆就更好了,因为“五谷为养,失豆则不良”。
2. 荤素搭配
荤不仅指畜禽肉和水产类,也包括蛋、奶,每顿饭最好有上述食物中的至少一类,同时搭配素食类(五谷和蔬果),可避免荤多素少导致的膳食纤维不足及能量超标。
红肉和禽肉摄入较多的参与者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鱼贝类摄入不增加相关风险。将红肉换为鱼贝类后,相关风险降低。
3. 干稀搭配
建议每餐干稀搭配,比如早餐有牛奶或者杂粮粥,中午有汤,晚上有汤面。
4. 少油少盐少糖
每天谨记“三少一多”。日常饮食谨记“少油、少盐、少糖、多水”的原则。
小贴士:如果吃完菜后,盘子底的油可以连成一片,就代表油放多了,需要逐渐调整到25~30克/天,要少吃煎炸食物。
糖摄入量每天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盐每天不超过5克,起锅后放盐、多吃蒸菜都有助减盐。
1. 一天三顿饭都不能忽略,少吃哪顿都折寿!
2. 进餐时间
早餐:7:00~8:00,建议主食(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蛋、肉、鱼)+奶和豆及其制品+水果和蔬菜;
午餐:11:00~13:30,建议一份量肉、鱼、蛋类,两份量主食,三份的蔬菜;
晚餐:最好别超过19:00,建议选择水分高、体积大、消化速度慢的食物;
4. 一日三餐“黄金比例”: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 3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