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乐清城市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3787|回复: 0

“长天一雁”家国情——记朱镜宙师友翰墨展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3-5-20 0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速分享:收藏到QQ书签转播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网易微博
来自 浙江温州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乐清博物馆也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迎来了精彩纷呈的“朱镜宙师友翰墨展”。市领导郑巨化、陈微燕观看了展览。

翰墨展的前言称:

2023年癸卯年也是朱镜宙先生(字铎民)诞辰133周年。这是一位距离我们有点远,又很近的“大人物”。

说到远,是他的前半生奔走疾呼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沿,是大名鼎鼎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和南社社员,也是一位仗义执言、抨击时弊的铁肩报人、华侨研究史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有过一段上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担任银行行长、财政厅长、税务局长的从政履历。

抗战胜利后,年过半百的他,淡看浮华,决意遁入空门,一心事佛。到了台湾后,他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全心全意做起了牺牲自己、安贫守道的大居士,成为“名声并不显赫但广种善根的人”。今天看来,朱先生最终选择离弃繁纷世事,放下红尘牵挂,也坦然选择了淡出纷扰视线,做长天一雁,渐行渐远……

正因如此,才有了眼下的近。此次展出的书画信札就是他离开大陆时留下的墨宝,这些缀满“铎民”“镜宙”款识作品,既是难得的翰墨精品,也可一窥朱镜宙先生师友圈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民国那个风云岁月的吉光片羽。

说到“大人物”,朱镜宙在民国时代,堪称传奇。从一贫寒家室,交集了众多叱咤人物,成为章太炎东床快婿。人生舞台的大幕在错综的人际网中徐徐拉开……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一)

章太炎篆书立轴。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民国名士章太炎的篆书作品节录杜甫《赠王郎司直》轴。“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写得高古自然、法度深严。作为朱镜宙的岳父,章太炎写给女婿的墨迹挺多的,温州博物馆藏有9件,包括篆书5件、行书3件、金文1件。其中,篆书“咏莪堂”横幅长117.2厘米,宽48.6厘米。据记载,此为1929年章太炎题赠给女婿朱镜宙老家乐清瑶岙故宅的堂名。

抗战胜利后,朱镜宙为助推雁荡山开发建设,决心将自己咏莪堂复建,贡献给雁荡山,为此他还请了章太炎的弟子、中央大学教授汪东撰书《雁荡朱氏咏莪堂后记》,并且广邀社会名流、海内挚友和文人墨客咏诗题词、撰文书丹。后来,“雁荡咏莪堂因世乱年荒物价奇踊无力进行”(《瑶川朱氏宗谱》),朱镜宙将他所有字画、信札及藏书交给旧属秘书、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梅冷生。温州博物馆现如今馆藏的朱镜宙文物,主要就是这批墨迹。它厚植了温州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色。


于右任“行书集诗三十二首四屏条”。

在章太炎两幅作品的旁边,是“近代书圣”于右任的“行书集诗三十二首四屏条”,记录了他和朱镜宙的交谊。于右任年长朱镜宙十岁,两人可谓莫逆之交,早年均追随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1924年,朱镜宙与章太炎的三女公子在上海一品香饭店携手完婚,于右任赠送给朱镜宙一幅行书五言贺联“视夜明星烂;传经血统尊”。这幅对联如今成为温州博物馆馆藏中一件十分耀眼的文物。

从本次翰墨展中可以看出,被誉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也称“真草篆隶四大家”的谭延闿、于右任、吴敬恒、胡汉民,四位中前三位与朱镜宙有交往。

名列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谭延闿,素有“南谭北于”之誉,精工颜体,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被誉“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其为“奇才”,南京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延闿手书。翰墨展上也展出了他的行书七言联“时见来禽与青李;常撞大吕应黄钟”。

王震“设色柳燕图轴”。

翰墨展中还有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拜吴昌硕为师的原中国佛教会会长、海上画派代表人物王震1932年作的“设色柳燕图轴”,中国著名书画家、1941年与张大千同往敦煌抢救国宝壁画的范振绪1935年作的“水墨山水图轴”,有“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米元章(米芾)以下”之谓的沈尹默与章门弟子汪东合作的“行书录陆游诗扇面”,以及民国四大书画家之一、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曾熙的“墨松图轴”。

范振绪设色山水、行书扇面。

另外还有马一浮的两件作品。据介绍,马一浮书赠朱镜宙的这些作品,均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那时他们都在四川。作品不仅记录了两人的传世情谊,倾诉着马一浮对朱镜宙品行认同和才气赞赏,而且更见证了朱镜宙从世俗到脱俗的深刻写照。

马一浮行书七言诗轴。

展厅里有一幅“1935年陈陈衍行书送铎民度支回兰州序手卷”,洋洋洒洒,叹为巨制。陈衍,即陈石遗,福建人,通经史训诂之学,曾任张之洞官报局总编纂,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于近世诸老中堪称圭臬,被誉为“六百年来一人而已”。陈衍自认朱镜宙为弟子,彼此吟唱,在他的《石遗室诗集》中至今保存着朱镜宙许多诗篇,赞朱镜宙诗“清气满纸”。

翰墨展还展出了众多学识渊博的社会名流作品或手札。比如余绍宋,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其平生旨趣尽在金石书画、画学论著、方志编纂,为梁启超的老部下,在治学上十分投机,过从最密,堪称梁启超晚年的知音。赵熙,清末民国四川大儒,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在近代川渝传统文人中乃一流大文人。赵世骏,工寸楷,亦善画花卉,晚学褚遂良,所书几可乱真,曾为袁世凯幕僚、邮传部尚书杨士琦写墓志铭,与清书法家鲁琪光齐名。

民国梁启超楷书七言联。

翰墨展上的作品,不仅对朱镜宙的研究有学术价值,而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加强温州民国人物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本次翰墨展,可以看出朱镜宙先生与民国时期人物交往手稿内容丰富。其中有蔡元培、胡适、于右任、张元济等名流书信手稿,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手稿文化研究资料。

1930年张元济致朱镜宙信札。

古时称信件为“简”“笺”“牍”“札”“素”等,作为个人信讯传递的载体,其书写的手稿书法,往往率性随意,涉及处世接物、**或切磋学问、生活情趣诸多内容,具有手稿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意义。

信札作为文化使者,如今虽不流行,但闲情意趣,翰墨古韵,为人所喜欢,爱不释手。一封书信,一纸墨韵,一处文字,一份情怀,一地心境,悠然风雅皆蕴藏于宣纸花笺之间,便是生命记忆之苔痕阶绿,草色帘青,与天地契合,涵意于无限生态意趣。

学者章方松先生认为,朱镜宙的藏品,为研究民国手稿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特别是深入研究宗教信仰对学人**的影响。

温州民国时期文化人多有佛教信仰,朱镜宙先生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

朱镜宙的著述有《咏莪堂全集》《八大人觉经述记》《论地藏经是佛法对在家弟子的遗教》《维摩室誉语》《五乘佛法与中国文化》《英属马来半岛》《民国政制改造论》《八大人觉经述记》《咏莪堂文录》《咏莪堂文录续篇》《思过斋丛话》、回忆录《梦痕记》上下册及《金刚经手释本》等十多部。所写诗篇“清气满纸”,为同光体诗坛祭酒陈衍所赞赏,曾将其诗篇收入《石遗室诗话》中。佛教信仰成就了朱镜宙为人为文为事的品格。

民国时期温州居士林同庄、周孟由、刘景晨、夏承焘、吴鹭山等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温州现代文化人刘景晨先生曾抄写一千部《普门品》,以示恭敬佛学与虔诚信仰。今年是弘一法师入温州102周年,有此深厚的温州佛教历史文化缘源,成就弘一大师于温州的殊胜因缘。

章太炎先生是佛教信仰者,章太炎先生回顾一生治学,有一体会是“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此一术也,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入之途与平生朴学相似,易于契机。解此以还,乃达大乘深趣。私谓释迦玄言,出过晚周诸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章太炎:《菿汉微言》《章氏丛书》下册,世界书局,第960页)章氏对“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的论说,正是学问者学术研究归旨指津。

曾有信札于朱镜宙先生的马一浮先生对“分析名相和排遣名相”的论述阐述精到,明识悟理。

佛学属马一浮先生毕生之学,殊不认为六艺、诸子、程朱与佛氏义学为扞格不入,所不同者不过是性体义理之名相耳。“从分析名相始,到排遣名相终”,正是马一浮可谓典范地完成了这一学术研究门径的重大超越。而实现这一超越过程,是马一浮以佛氏的义学和禅学为助发,做到了会通儒佛,体用一原,“可谓深文奥义,理事双融,不二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Archiver|手机版|乐清城市网 ( 浙ICP备2020043312号-4  

GMT+8, 2024-5-3 00:45 , Processed in 0.04443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