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柳市有《西乡旧事》,虹桥有《东乡旧事》,我们北白象文化底蕴深厚,但一直缺少系统性的文字记录,如今政府支持,人、财、物各方面条件成熟,这套系列丛书的编纂也就应运而生了。”近日,“象塔行吟”系列丛书出版发行,该书籍总策划、乐清市社科联名誉主席、乐清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项宏志先生表示:“‘象塔行吟’开启了乐清乡镇(街道)地域人文资源挖掘、整理、研究、传承的新局面,助力推动乐清人文研究,丰富地域人文内涵。”
新书发行仪式。
据了解,自2020年开始,在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北白象商会的大力支持下,北白象镇启动“象塔行吟”系列丛书编著。从北白象的历史文化、工商经济、民情风俗、宗教寺庙、文物非遗、教育文化、家族迁徙及文脉传承、水乡生态等多方面反映北白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
“象塔行吟”开乐清地区乡镇(街道)丛书的先例,从各个侧面综合展示北白象的历史人文与发展现状。丛书以史学角度分析材料,融会了散文的笔调和理性地叙述,文辞干净、优美而不夸饰,通篇赋予了深沉的精神文化情怀,有着极强的文化启迪意义。每一卷都是专著,其中大量史料都是第一次发现和使用,对区域文化认识和研究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事关北白象镇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大事。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部地方志书就是一方水土人和事的记载,“象塔行吟”作为当地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自成一脉,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基因。“象塔行吟”系列丛书共分为6册,分别是吴济川的《塔下书声》、尚竑甫的《铃声鸣白塔》、张良好的《白象遗韵》、赵顺龙的《老街往事》、黄小双的《水乡风物》,以及周泽西、黄小双的《象沐瓯潮》。该丛书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全部书稿。6位作者白天挤时间走街串巷、翻山越岭踏勘采访,晚上挑灯“敲键盘”,殚精竭虑,默默耕耘。正如他们所说:“在人人都忙碌的时代,探访当事人实属不易。”
今年以来,“象塔行吟”丛书在北白象镇文化工作中被提升至战略高度,这是留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也为推动农业农村文化基础事业、推动乡镇文化建设,在文化传承、民族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象塔行吟”是一场文化的沟通,将让一个地区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为世人的乡愁在书中能找到归宿。
“象塔行吟”系列丛书。
听,“塔下书声”朗朗
北白象民间爱读书,读书之风传承不衰,素有“小桥头讲古”“卖柴坦说书”之风,传承着“美风俗、敦教化”的遗训。如今,辖区各读书社成员阅读广泛,传承了北白象“先儒教化之地”的历史文化基因。
《塔下书声》分为四个部分:书院和书塾、藏书楼、学堂和学校、家族与人物。值得庆幸的是,北白象保存了几所书院的基本史料。书中提及的藏书楼——万家倪悟真的居易轩,比瑞安的玉海楼还年长80来岁,藏书量超出玉海楼,是乐清历代家族藏书之最,更是北白象文脉的象征,书中还一并介绍了仰山楼、夕佳楼、晚晴楼。
“学堂和学校”这部分介绍从书院到学堂、学校的发展历程,叙述了一代代办学先贤为北白象文教事业的艰苦付出与无私奉献。最后的“人物和家族”部分,多是以家族为背景来研究人物的篇目,作者吴济川在对家族考证方面花了不少力气,也逐渐形成家族文化研究体系。书中关于《馆头张氏书塾》《岑川书塾识字课本》《西河高氏和高谊》等都有新的发现。
“铃声鸣白塔,雾气走黄巾。”作者尚洪浦借宋人朱翌《南华五十韵》之句,《铃声鸣白塔》的书名应时应景。
全书分五章:“塔下地名记”主要罗列北白象行政辖区内的村名,简单介绍村名来历及姓氏。“塔下爵里记”列举北白象11个姓氏的支派迁徙概况。“塔下搜神记”列举几位北白象本土或在北白象本土发生的人(神)物。“塔下风情记”选取了几则北白象风俗,且前人尚未成文的故事。“塔下异述记”讲的是北白象的逸闻、传说。
北白象的人文有很强烈的本土区域特色。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典型的百工之乡。人们祖祖辈辈在水上讨生活,靠手艺、行担、前店后坊生活、致富,留下了诸如首饰龙、参龙、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白象香糕、对口白、唱长诗等涉及生活生产各个方面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绘就了城市生活的雏形。
传统乡镇村落既是村民的生活空间,也是精神家园,这里蕴藏着先人积累的生活智慧。乡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还有根深蒂固的地域民俗文化,历经岁月打磨和风雨的侵蚀。乡镇村落形态还能不能保有它鲜明的特色?乡镇村落空间还能不能承载它原初的梦想?乡镇村落文化还能不能延续它厚重的生命?赵顺龙笔下的《老街往事》给出了答案。
书中以小镇近代历史为背景,叙述有关街市、行业、作坊、店铺、手工业生产、生活方式。从清末明初以来的民间商贸发展情况,反映当时市镇面貌、生产过程、地方特产等方方面面的旧物旧事。几代人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这乡村集市的市声、各色人等。市集商埠,水上货船,景象浩荡,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淡出了现代生活,已成为绝响。
改革开放后,北白象镇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享誉浙江的工贸重镇。
20世纪80年代,北白象镇创造了许多个温州乃至全国第一,白塔王村农民自建小城镇开全国先河,北白象的旧村改造走在温州市前列,北白象建设了乐清市第一个工业园,前岸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县4个亿元专业市场中,北白象占了3个。北白象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多位中央领导人,各省、市领导,全国媒体等来北白象视察及参观或学习。
《象沐瓯潮》广泛搜集第一手素材,寻访历史沿革事件,存真求实,全面系统、真实客观地记述北白象的工业、市场和小城镇发展。突出北白象人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
明朝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俗风情。北白象是远近闻名的水乡古镇,两岸人家以水为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水乡风物》还原了当时一部分的生活状态,先民利用域内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临水筑屋,傍水成村;以水为本,滋养渔农;靠水生产,繁衍生息。书中许多词汇尽量用方言来表达。这些零星故事再现了湿地人的生活,解读湿地人的DNA。作者黄小双感言:“写这本书,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
她在岑川湿地生活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场景总是特别真实,生命因此变得丰盈而满足。湿地的少年生活可留下来作一辈子的滋养,给同龄人一个美好的回忆,也给80、90后留住一些关于过去的故事。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温暖的阳光,也形成了自己的水乡风俗。读《水乡风物》,让每位读者的心中都能拥有这片桃花源。
张良好在北白象镇海外侨胞家乡行活动中分享《象塔行吟》丛书。
从新石器时代遗址,到遍布全镇的古桥、古塔、古寺、古井、古牌坊,如散落在北白象各个角落的遗珠,印证着象山白塔下千年承续的耕读诗礼。作者张良好通过研读旧物,挖掘遗存的历史文化,用文字的力量彰显北白象厚重的家底。
他将这本书的特点概括为:求实、立新、赋能。书中涉及的文物古迹,凡存痕迹,哪怕地处荒郊野岭,貌已残垣断壁,皆一一实地考察,如翻山走象浦古道、瑞里山烽火台、龟山古窑址,临水看古运河、半月池、田螺井、赵镇桥,登门访夕佳楼、棣萼楼、孙存鋆碉楼,或拍照、测量,或访问,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书中通过对《民国六年馆头航船石碑》碑文的研究与解读,证实琯头有旧时“瓯江第一渡”之美誉并非空穴来风。首次考证到永丰大桥,就是古代的屠岙桥即车岙桥。首次系统讲述北白象境内的古树,也首次论述柳白平原史前衍变过程。
而那些杰出的人物与感人的事迹,往往能给原本冰冷的文物古迹带来温度和能量。如写永思池,着重讲述孙养初为报母恩,建池塘便利村民卫生饮用,“孝义”立显;写张淮南墓,凸显民族大义;写塘埭,讲到陈配锦等出资出力建万丈埭;写象浦古道,说到孟浩然与张子容的深情厚谊。
来源:今日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