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全域绘就新时代乐清版“富春山居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雁荡镇聚焦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人居环境工作落实落细,擦亮美丽乡村生态底色,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01 全员行动 提升人居环境
近日,雁荡镇到处秋意盎然。走进西门岛村,一栋栋小楼掩映在绿茵中,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一幅家和景美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大街小巷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格外显眼,他们手持夹子、扫帚、铲子、垃圾袋等清扫工具,你扫我铲,在欢声笑语中对全村卫生死角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整治。
从月光岛大桥到铜田湾垃圾处理场,从雁荡寄宿小学到西门岛码头,再到山后陡门头,志愿者们清理了村庄道路两侧的杂草、枯枝,拆除了村内的违章搭建,清运了村民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以及主干道、田间地头、绿化带的陈年垃圾,并将辖区贴有“小广告”的墙面一点点清洗干净,村内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关键在人,一定要抓住村民这个实践的主体。当天,志愿者们在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的同时,还积极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打扫房屋、不乱丢生活垃圾、不乱倒生活污水、不乱堆柴草和农具,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此外,详细询问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情况的了解,切实提高村民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
据介绍,雁荡镇还发动在镇机关上班的西门岛籍干部积极参与此次行动,让他们成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和见证者。
02 美丽乡村 托起共富之梦
西门岛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和“中国最北的红树林”两张金名片,该村紧抓雁荡镇“月渔雁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机遇,以红树林资源为依托,整合提升滩涂现状,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研学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岛礁。
登上西门岛山脊,可360度无死角观山海,漫步红树林景观栈道,吹拂海风,拍照打卡都十分惬意。枕浪听涛,这里有月光岛、沐海等4家海景民宿。湿地休闲、民宿体验、研学旅游……在这里发展乡村旅游业,既可增强农民幸福感,又能实现村民多样化收入。
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确保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使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今年以来,西门岛村已拆除323处违章建筑,并启动生态停车场、红色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
然而,目前西门岛村仍存在环岛路周边荒地较多、环境较差,庭院堆积物众多,农户围墙样式杂乱,“赤膊墙”较多,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等诸多环境问题。“目前西门岛正丰富文旅产业,着重于海岛旅游一体化打造,所以我们对该村的人居环境要求势必要更高一些。”雁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雁荡镇筑巢引凤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摸索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接下来,该镇将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多措并举在西门岛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促进共同富裕。
03 海洋经济 创建共富样板
以海为田,以舟为车,西门岛村拥有总面积2.8万亩的滩涂湿地,加之独特的红树林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和景观资源以及风味独特的海产,比如青蟹、海瓜子、牡蛎、蛏子、跳跳鱼及螺贝类等。据统计,西门岛村3000多常住人口中,从事养殖业的村民占70%。
去西门岛吃海鲜,是很多乐清人乃至周边地区“老饕”的热门之选。岛上目前有3家海鲜楼,而每年7到10月,只要天气晴好,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晒虾干。借助民宿带动、线上推广及物流畅通,虾干俨然成了西门岛的一张金名片。村民们还开发紫菜、血蛤等本地的特色海产品,打通线上推广和冷链物流,如今,西门岛虾干等海产品已远销杭州、上海、陕西、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走“专业发展”之路,发展“多元养殖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开发“海洋文化模式”,如何进一步将自然资源有效变现,带动周边村民一同致富?雁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门岛村将依托拥山望海的优势,打造山海观光、登山娱乐、康养旅居的休闲区域。依托滩涂及红树林资源优势,打造滩涂观光摄影、滩涂赶海娱乐、红树林科普研学等滩涂特有活动区域,进一步提升品牌渔业“含金量”,壮大集体经济,创建共富样板。
共建美丽城镇 共享幸福家园
来源:乐清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