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顺,1949年8月出生于黄杨木雕艺术之家,1964年开始随父亲(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虞明华)学艺,已从事木雕艺术创作50余年,擅长人物雕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奥组委、中国木雕博物馆、北京钓鱼台珍品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美术馆等收藏,并选送到美国、德国、意大利、喀麦隆等30多个国家展览,曾荣获中国工艺品百花奖一等奖、全国旅游纪念品一等奖、上海世博会“中华木雕精品展”并获特别金奖、浙江省金鹰奖等奖项,有2件作品于2010年被中国邮政作为邮票发行。现系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第十三届党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晓橹。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策划人
主持人:通过对您的了解,发现您在最近十年创作了大量精品力作,也荣获了诸多奖项,那您最引以为豪的作品是哪件?请谈一下它的创作动机和过程以及其艺术特色?
虞金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我深受鼓舞,激发了创作灵感。从2013年到2022年,我用10年时间,以“中国梦”为主题,以黄杨木雕为载体,投下了大量资金和心血,创作了100件作品、200多位人物,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变化和老百姓的生活景象。如《人民至上》《一带一路》《共同富裕》《共和国脊梁》等作品,用视觉艺术立体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让他们在观赏的同时,全面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涵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创作“中国梦”系列作品的第一件《中国梦》时,思考了好多天时间,最终以长城代表了咱们中华民族;8是我国的吉祥数字,以8只和平鸽自由飞翔于天空,寓意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用多双手举起,代表着亿万人民的双手共同托起“中国梦”;鲜花敬献伟大的祖国,是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少女手护红旗,预示着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应该说,表现手法新颖、内涵丰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郑和下西洋
主持人:您早期的作品大都以传统题材为主,像《罗汉》《弥勒佛》等。最近十年,将重心放在了现实题材上,像《太平盛世》《中国梦》等,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变?
虞金顺:我曾担任乐清县艺术雕刻厂和乐清市象牙雕刻厂党支部书记,温州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十、十一次党代表,201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又当选为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表。我感受到了荣誉和责任,觉得应该承担起为黄杨木雕传承和创新的重任,暗想一定要把中国最好的元素、最好的故事和情节创作出来,去打动广大观众,让他们通过我的作品去感受这个伟大的时代,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我的初衷。还有一个原因,我从部队复员回来,创作过《攻关》《接班》《丰收舞》《大寨人》等当代题材作品,而且均被浙江省选送到美国、日本等国展出或收藏,有能力胜任这些作品创作的自信和底气。
丰收的喜悦
主持人:众所周知,要成为一名传统手艺人并不难,但要成为一名工艺大师那是绝非易事,这中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您认为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和条件才能跨越?
虞金顺:其实,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平等的。一名传统手艺人要成长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要不断观察生活;还必须具备一定政治素养,有高度艺术境界,有好思想、好品德和干净的心灵,并树立为人民而创作和奉献的精神。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做到:一、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二、要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种艺术结合起来,将这些美的艺术与木雕艺术相融合。三、要有超前的思 想和丰富的想象力,还要坚持和努力。四、要有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创作,坚持为人民而创作。
江南美
主持人:您在木雕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也因此获得了无数殊荣,如“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请问现在的您是怎么样看待这些荣誉的?
虞金顺:人的一生,追求做人。要把人品,追求一辈子。好的人品,好的思想,才能创出好的艺术品。艺术家要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荣誉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不是,是在党、国家、社会培养的结果,是这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给予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应该报答感恩社会。所以,我们要坚守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正确对待荣誉,把荣誉当作动力,当作责任,创新永远在路上。艺术家只有具备了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服务于这个社会,服务于这个时代。
幸福之水
主持人:在艺术上流行“晚年变法”这么一种说法,您现在已年逾古稀,在木雕艺术上也可谓成就斐然,但艺无止境,是否还有晚年再变法的想法?如果有,打算怎么变?
虞金顺:我是在国家和父辈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艺术家,是一位幸运者,也是一位努力者。我赶上国家大庆所举办的所有主要活动,参赛的作品全部入选了,荣获了很多奖项,也取得了很多荣誉,这就是我特别高兴的。但在这个新的时代,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不断地在艺术上追梦。这段时间,我就在静静地思考:要沉下心来,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为社会创作真正的艺术珍品,真正担起“人民艺术家”这个光荣称号。具体的做法:一、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二、力求用艺术的美打动更多观众;三、让作品融合更多社会责任和自身的情感;四、努力用艺术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长征路上
主持人:您1964年开始学习黄杨木雕,到今天已超过了半个世纪,应该说几乎经历了黄杨木雕在新中国的整个传承过程,请您谈一下最近十年黄杨木雕的发展情况如何?
虞金顺:乐清黄杨木雕这10年,有几家有规模企业,大都是做日本市场业务,如:佛像、用具等,主要输出原材料,价格不是很高。乐清黄杨木雕在艺术创作上还有待进步,艺术个性还需要不断增强。目前,主要是我学生吴尧辉他们那一代的中年艺术家在承担乐清黄杨木雕创新的重任。乐清的艺术创作一直是在发展的。不过,用电脑放样大量生产和疫情影响等原因,也让乐清黄杨木雕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举步维艰。应该说,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艺术家的成长道路比较艰辛。好在,现在国家对“非遗”传承十分重视,也很关心年轻艺术家的成长。所以,艺术家必须充分自信,走向艺术的春天。黄杨木雕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的总体发展势头还好,能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方面在全国处于前列,在国内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美丽水乡
主持人:作为黄杨木雕的大师级人物,您对黄杨木雕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制作工序、传承保护、社会影响肯定知根知底,您觉得黄杨木雕要更好地发展需突破哪些瓶颈?
虞金顺:乐清黄杨木雕历史悠久,经过好几代的努力,总体是在传承、进步和发展。但也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一、随着珍贵的黄杨木越来越少,必须引进多元的材料,使木雕艺术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二、充分利用各种原材料,还要变废料为宝。比如,可以把剩料,作根雕用。三、要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离开创新,就会失去市场,失去观众,失去收藏的意义。四、要努力学习传统技艺,打好基本功,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收获。五、要热爱木雕艺术,用自己的灵气和智慧,把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来。可以说,“瓶颈”虽然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契机,可以促使艺术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超越前辈。
幸福万年长
主持人:关于您的多篇报道里均提到“主旋律”这个词。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把“木雕”视为“笔墨”,您是如何理解作品与时代这两者间的关系的?
虞金顺:主旋律反映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鲜明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我的理解中,每件优秀的艺术品都应该与所处时代的主旋律密不可分,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像我们的黄杨木雕作品,需要木雕艺术家用自己的技法,来讲述今日的中国,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为推动全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而努力。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永远留在中华大地和人民心中。
主持人:谢谢虞老师。
共同富裕 幸福生活
来源:乐清二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