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古称新溪,是乐清的第一大河流。 奔流的江水汇入乐清湾, 造就了丰沃的滩涂资源。 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宋永初年间, 这里的渔民就开始牡蛎养殖的探索。
发展至今, 当地人探索出全人工育苗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抗风浪养殖技术, 所出产的优质牡蛎被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而清江镇也被誉为“中国牡蛎之乡”。
去年评选出“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乐清十碗,有“十大碗”“十小碗”“十小吃”共三十道菜品。现起,我们将陆续发布每一道菜品的宣传视频,为广大市民朋友介绍菜品的制作方法、历史渊源,让大家更加了解乐清的美食文化。
今天,请随我们一起来了解“乐清十碗”十大碗之牡蛎丸吧!
牡蛎丸 牡蛎入馔历史悠久,到宋代时,乐清牡蛎开始盛行抛石养殖,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有诗曰:“珠屿小蛎圆带石,砮焦巨房深若怀”。清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牡蛎养殖基地,素有“牡蛎之乡”称誉,因地在咸淡水交汇处,所产的牡蛎个大、肉嫩、味鲜,营养十分丰富。
裹好淀粉的牡蛎丸。梁琳 摄
依山傍海的清江人,正是凭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用家乡的土特产,做出了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其中牡蛎丸是不二之选。用清江人的话说,因为它是“山珍加海味”制作而成的。所谓“山珍”,就是产自本镇山区、半山区的番薯淀粉;所谓“海味”,就是名闻遐迩的清江牡蛎(当地人习惯于称蛎勾),牡蛎丸一般做汤,汤味不逊色于鱼丸汤或敲鱼汤。
牡蛎丸制作步骤
牡蛎丸制作手法讲究原汁原味,最大可能保留食材的鲜香本味。 牡蛎作为“海中牛奶”,它蛋白质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生食、熟食、也佐面做汤。
在挑选牡蛎上,海边人会告诉你,不要只顾个头大小。大牡蛎固然肉肥,小牡蛎风味更为馥郁。牡蛎丸做法简单,但从壳中取肉的过程就有些费力,用专用的撬壳工具或者螺丝刀,撬壳取肉,锋利的壳很容易划破手指,需要带上手套小心操作。
挑好清洗过的牡蛎肉,倒进番薯淀粉内裹上一圈,过筛去除多余的淀粉。
裹上淀粉的牡蛎上蒸锅蒸熟。揭开蒸锅,附着在牡蛎表面的淀粉晶莹剔透,既保护了肉质的鲜嫩,又增添了软糯的口感。
锅内重新烧水下牡蛎丸,根据喜好选用菠菜、胡萝卜等配菜增味提色,最后用盐、醋调味,一道鲜香滋养的牡蛎丸就做好了。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