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影融合处理器的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投影融合系统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 U8 ]" R: J8 N6 O7 Y
1 r+ V9 \. x& J, [ S. H; H
# L* K; f! y% e: x6 U* d$ R
4 e& y- S/ f! c 一、硬件架构与性能:" E/ e5 T/ `! t, T
# K* F7 ?4 n5 B 1、融合处理器应采用纯硬件模块化插卡式架构,无内置PC/X86/X64架构硬件,以提高计算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设备出现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 m+ R; t1 b9 A- e5 n) g, J0 i5 o' N& S9 c
2、融合处理器应具备强大的意外情况自愈能力,平均故障恢复时间(MTTR)不超过15秒,以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恢复。
: {1 ]+ _! ]/ n: r$ b5 H. `5 l
0 S, D& Q+ n8 m! j) v' t 3、背板交换架构应提供足够的带宽,例如每路高清信号单独提供6.25Gbps串行带宽,单输入板25Gbps带宽,单输出板50Gbps带宽,以满足高清信号的传输需求。
2 N' a; ^( ~8 N* ]2 d1 F" _1 B, x: X! c
二、信号输入与输出:, O/ J$ b! A4 C2 Y X9 j# m
# }. |; A8 [- _/ P$ [ 1、支持多种输入卡可任意组合,包括DVI-M、HDMI、Displayport、VGA等多种接口,以适应不同信号源的接入。
' r7 C& \! B( x* }1 N/ Z+ \, h5 Z5 W7 v& Z; C
2、支持遮罩功能和0-360度旋转功能(可选配),以支持特定投影需求。
+ h; M$ H5 [* R% t: {) X- e s7 G: q( g7 K
3、提供RGB完全可编程Alpha, Gamma, P过渡曲线设置,以及纯白和非纯白模式调整,满足会议系统需求。
, [6 k3 A9 K$ F- p8 y! B, V. k4 p+ Y. C3 J5 M! R
三、融合效果与校正:
3 x# ?% F* Y+ _7 [
~0 f; m, [* ?2 r/ \* T 1、支持平面幕、弧面幕、环形幕、半球形、球型幕融合系统,支持2D信号和3D信号的融合。, n" K Y' q" J
5 M/ j7 l/ Z! q5 x: P4 C( y+ q) a
2、提供四边融合功能,以及基于4点和9点的快速几何矫正能力,方便极快速调试需求。9 |( E9 C& c( U" H9 ~
& i. G) F7 ?" v* @& v s
3、支持高精度像素几何校正,提供32x24的网格调试,支持任意异形投影。
8 l2 g# u2 b2 m/ y
3 D7 ?/ `$ u ~! `& }3 ?3 B 4、支持色差校正,包括纯白或者RGB多阶设差校正,以消除不同投影机之间的色差。
7 i3 {6 _. q) \, ?, x; O* F/ v/ Q: M
四、融合区域与参数设置:
9 \( x4 n* s8 c1 }, u. D5 N
. o) e: V7 B4 ?7 q3 L4 A 1、融合带0-2048连续可调,且任意两台投影机间融合带大小可设置为不同值,以满足不同融合需求。* ~8 c! t5 A% o. }
8 n! @! ?# U' M! G: a6 S+ X, G) }
2、提供融合区域设置参数,确保只有在该区域内的图像才会进行融合处理。 Y% O- X' d+ j( `" h
3 d3 d: ^& k/ J* d/ Y" _/ V
3、提供投影机位置参数、校正参数、调整参数和混合模式参数等,以确保图像的一致性、无缝性和真实感。
% ~( K+ H2 Z r4 g8 v7 h
- h" e0 i d8 B! ?# t- U 五、系统稳定性与扩展性:" n S: h. `+ d3 L" A* [
9 N y0 V; ?3 B
1、分布式融合系统各终端**运行,单一设备宕机后不影响其他通道运行。
5 \! D8 ^2 E+ d4 Z; i- _( L% @/ _ K6 J
2、规模选择丰富,具备从1.5U到24U的覆盖从最小8路输出到160路输出的配置选项,以满足不同规模的投影需求。
3 |" Q/ Z- E; t% ]$ c# i; Y) H9 `2 L4 t: x( Z- t
综上所述,投影融合处理器的测试标准涵盖了硬件架构、信号输入输出、融合效果与校正、融合区域与参数设置以及系统稳定性与扩展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投影融合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和高质量的图像输出。
- J$ E4 [) [, s- B( [- T* m" i o0 X" \, o3 o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