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人物丨让残缺重焕新生 北白象“80”后林欧跨行做起瓷器修复师
破损的瓷器如何能重新“滴水不漏”?过去,老百姓的瓷器破了舍不得扔,会请瓷器修复师来修补。如今生活条件好,从古流传至今的瓷器修复技艺早已淡出人们视野,但在乐清市区晨曦路上藏着一位瓷器修复师,只为热爱,传承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将一件件残瓷“复原”,赋予这些破碎的物件新生。 林欧是北白象人,40多岁,擅长以锔瓷和金缮修复瓷器。近日,她正忙着寻找一处心仪的老院子,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修复更多残瓷,让更多的人能认识了解这些古老的修瓷技艺。因为兴趣,跨界修瓷 林欧是“80”后,原本是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与修复行业几乎毫无关联,她如何跨界成了修复师?
林欧说,她对修复的兴趣源于喜爱茶艺。“我在15岁时,和父亲在白石集市上偶遇了一套镂空的紫砂壶,心生喜欢,央求父亲购买,刚开始他不同意,我哭求了一路,父亲拗不过我,最终花了近300元购入。”
林欧表示,那是属于自己的第一套茶具,至今还留存在家。“当时大家喝茶都用碗,很少会用茶具。茶具买回家后,我爱不释手,时常泡粗茶叶喝。”林欧坦言,自己喜欢茶艺大概是从那时开始。
成年后,林欧空闲在家时,看书品茗便成了最大的爱好。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茶具磕碰的情况,如何修复它们成了难题。“我从小动手能力就强,父亲的五金店,母亲的绣花手艺,从铁扳手到绣花针,我都会使用。但修复瓷器确实有些困难。”林欧说:“早前有用胶水粘,但这不健康也不牢靠,也拜托过卖茶器的店家送出去修,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又很高,不太值当。”
2018年,她在一家茶室参与了一堂瓷器修复技艺——金缮的公益课,好奇心旺盛的她当即被吸引,课后,马上到井树创意园拜师学艺。“当时纯粹是对这门手艺好奇,没想过要做这一行。”在学习过程中,林欧更加深入了解修复手艺,同时,身边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她修复器物。2022年,林欧决定开始专职做一名修复师,把兴趣变成了事业。
修瓷不易,多技傍身
经过一年的学习,林欧的金缮修瓷技艺愈加成熟,一些普通的破碎瓷器,一经林欧修复,来时残缺,回时完整,焕发新生。
她介绍,金缮是一种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它不试图掩盖缺陷,多用大漆和纯金粉对裂隙进行黏合点缀,通常会在器物表面留下清晰的纹路,有如经岁月洗礼后生出的“皱纹”,呈现别样美感。 而该技艺之所以难以推广的重要一点在于其中的大漆,大漆为割开特种树木后流出的汁液,作为天然涂料中致敏性最强的物质,大漆的强过敏性如同一张天然滤网,将不少毅力不足的人排除在外。在与金缮结缘的6年里,林欧经历了数十次过敏,小到浑身起疹子,痛痒难耐,大到杯口大的水泡,在身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疤痕,但她依旧因为热爱坚持了下来。
林欧介绍,修复不同的器物,要根据其用途、器质、破损情况和整体的风格,兼顾客人的喜好与需求,找到适配的修复方式。因此,她除了用金缮技艺修复瓷器外,2019年她又自学了锔瓷技艺,即把打碎的瓷器,用锔钉将其缝合,进行修复。 瓷杯边的豁口,镶嵌上一朵祥云;破碎的水墨画瓷杯,增添了朵朵银片……经过林欧的巧手,一件件锔瓷修复的艺术品在经历“破碎与重生”后,更有韵味。
以物传情 不断推广
“我修复的不仅是瓷器,更是人们的惜物之心。”对于林欧而言,修复不仅是技艺上的挑战,还是情感上的交流。她也在一件件破损的器具中,找到修补的乐趣与意义。
做修复师的这些年,林欧钟对修复过多少器物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和同行。有善于制杯的陶瓷师,有精通植物染色的制布师,还有钻研茶道的茶艺师,“这些朋友还会将一些有瑕疵的器物或旧物送给我,我便想办法让它们‘重生’,如今,都成了我家中的展品。”
“当下知道金缮和锔瓷手艺的人不多,从业者更是稀少。爱折腾的我就时常到温州各地摆摊。在摊位上,我售卖自己制作的茶具、茶席等,也会介绍修瓷技艺,让更多人对这门手艺感兴趣。”林欧表示,瓷器修复这门手艺值得推广传承,她希望未来开设工作室后,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门手艺,并对这项古老的手艺产生兴趣。
来源:今日白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