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 发表于 2024-9-1 12:09:51

臣仓老司

       臣仓,南塘街大裁缝,南塘人尊称其为臣仓老司。

臣仓老司姓姚,出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乐清鹤浦乡(今南塘)西塘姚家邸自然村人。先说姚家邸,位于福建陈公汝白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南塘围海造田所筑的第一条塘——大西塘,是一个以姓命名的自然村,顾名思义,姚家邸住的都是姚姓人家。据粗略统计,在南塘18.18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37个带邸的自然村,以姓氏起头的就有34处,如林家邸、梁家邸、蔡家邸等,姚家邸就是其中一处。
https://www.yqrb.cn/yqrb/resfile/2024-08-30/06/%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829151047_b.jpg
臣仓老师夫妇。

  姚家邸人并非世居南塘,他们从何而来?翻查《南塘姚氏宗谱》,得知根在台州市天台溪心,有900多年历史。天台溪心姚氏三房分居天台大石,姚氏十七世姚公元呈从天台大石举家迁徙至黄岩泾南。之后,姚氏廿二世姚公大坤挑着脚箩担举家迁徙至乐邑南塘定居发祥。大坤公即南塘姚氏始迁祖。

  再回来说臣仓老司。

  臣仓老司能成为一名南塘街大名鼎鼎的裁缝老司,得益于其父姚公名钏。

  名钏公是寻常农户,为人仗义,还能挣钱且持家。忙完日常务农,每逢农历四九南塘市日,他便赶 集去做“牙郎”赚点佣金以贴补家用。“牙郎”相当于现在的中介或经纪人,为交易双方砍价定价,成交后双方给点微薄的辛苦铜钿。“牙郎”通常肩上背着一杆大秤,在市日的行贩间游走,有需要的行贩叫住“牙郎”开始断价钿,断好价钿之后便上秤称重。农村有句古话以秤之形形容“牙郎”,叫“牛角弯弯,牛卵袋荡荡”。

  名钏公头脑灵活,颇具经商之才,讲功好,人脉广,又特别讲义气,受人尊敬信任,“牙郎”这份兼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名钏公眼光远,把这份兼职所赚的外快,全部投入子女教育。臣仓老司身为长子,自然识字有文化。

  臣仓老司6岁那年,即民国十一年(1922年),姚家邸老宅大院突起大火。当时家里没有大人,年幼的他毅然冲进火海抱出3岁的妹 妹。妹 妹这一辈子都在念叨,如果没有哥哥冒死相救,她早就没命了,哪还谈得上现如今这么一大家子儿孙后代。这也印证了《姚氏族训》中的一句话,叫“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代代贤”。

  这把大火把整个家烧成了赤贫,一家老少寄人篱下。在那个“生囡嫁塘垟,宁可剁起喂猪娘”的年代,遭遇没顶之灾,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打击,但名钏公没有气馁。由于其急公好义的性格及平日威望,得到了家族、亲戚以及各路朋友的帮衬,重新盖房子,生活慢慢向好。

  臣仓老司14岁的时候,也就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父亲安排他去宁波奉化学裁缝。南塘有句谚语叫“人生三大苦,打铁晒盐磨豆腐”,在旧社会的手工业中,裁缝老司还是比较爽的,一不做苦力,二挣钱稳当,现在还流传着“邋遢泥水苦结墙,最爽还是做衣裳”之说。父命如山,年幼的他第一次背井离乡,跟随父亲的几位商贩朋友,沿着东海沿岸不断地乘船兼步行,一路北上,半个月后才到达奉化县城,稚嫩的双脚磨出了厚茧。为什么到奉化学裁缝?这也说明了名钏公眼界之独到,因为当时他听说上海的大裁缝都来自宁波奉化。

  臣仓老司苦学了四年裁缝手艺,18岁学成出师返回故里。他手艺精湛,除了制作传统的长衫、马褂、便装之外,还能量体裁衣定制西装马甲领带、旗袍、中山装以及各式大衣,这在那个旧时代是了不起的技术。

https://www.yqrb.cn/yqrb/resfile/2024-08-30/06/%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829151037_b.jpg  
臣仓老司的衣裳店,位于南塘镇东街21号。

  南塘街是南塘最繁华的商业街,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每逢农历四、九市日,更是人夹人、人旺人。南塘有句谚语可现当初繁华景象:人夹人啊,人旺人,哮喘人夹起拉胡琴,跛脚人夹起跳楼门,跛手人夹起捉蜻蜓,好比是浮萍过陡门,哦哦哦哦。上街头和下街头形成了一条“直拔拢捅”的直街,南塘人习惯叫它“火棍街”。在交通还不发达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南塘市日已经是盛况空前,各行各业汇集在此,穿的有做衣裳做鞋的,吃的有面摊豆腐摊酒坊,生活生产所需有杂货店打铁铺。特别是年终市日,人流涌动如潮。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塘市日交易的人数至少有五六千,多至上万人。在市日中,因为有利可图,也少不了那些卖老鼠药蟑螂药、耍猴做把戏、算命相面、拆字拔牌、医牙镶牙等三教九流的人来赚家。

  臣仓老司与父亲合计,便在南塘街选了间店铺开起了裁缝店,位于上街头柴仓和下街头米仓之间,非常中。由于技艺精湛加上价格公道,生意红火,还吸引了外垟(虹桥)人、清江人、芙蓉人、大荆人以及海山(玉环)人前来置衣。臣仓老司谨记“勿贪小惠而伤大体,不以己拙而忌人能”之族训,节约自处,诚厚待人,深得客户信赖,深受邻里尊重,深获同行敬重。

  在那个战乱年代,手艺人同样也没有安稳日子过。抗日战争时期,每当有逃难的人逃经店铺喊日本兵来了,臣仓老司就迅速把他视为第二生命的缝纫机用油布包好,用绳子吊着沉入店铺后门的池塘内。这样担惊受怕地经历了好几次。有一次,臣仓老司被国 民 党 保安队抓走,其妻一路尾随得知丈夫被谁抓关押哪,折返后找南塘街开明绅士去打点,经与保安队队长沟通,才得知臣仓老司有替三五支队(地下党)做制服的嫌疑。在那个年代,这是杀头的事。在开明绅士的斡旋担保下,被关押数天的臣仓老司获释回家。回家后,一家忐忑不安,决定连夜逃亡避难。逃上海还是温岭?他们首先想到逃往上海,因为有学徒在上海已立足,但是上海路途遥远。最终他们决定逃往邻县温岭。一年后,老家传来信息说风头已过,安全了,才举家回乡。解放前,国 民 党 兵败如山倒到处抓壮丁,每次被抓时,都是臣仓老司的弟弟替他去。弟弟机灵,过段时间都能成功脱逃。解放后,臣仓老司才知道弟弟就是地下党员。

  在守艺之时,臣仓老司还授艺,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徒儿和子女,使他们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子女和徒儿们至今仍铭记臣仓老司夫人常念叨的“有艺不愁穷”这句教诲。臣仓老司夫妇深得徒儿们敬重,在他们去世时,陈西池、陈育顺和黄正连等几位学徒坚持披麻戴孝,这就是臣仓老司视徒儿们为己出的回报。

https://www.yqrb.cn/yqrb/resfile/2024-08-30/06/%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829151033_b.jpg
臣仓老司使用过的缝纫机,现在由其74岁的女儿姚荷英在使用。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臣仓老司教会了子女安身立命的裁缝手艺。如今,臣仓老司年已七旬的二女儿姚荷英还在南塘街开裁缝店,用的裁缝机还是臣仓老司传下来的。一脉相承,世代相传,如今已发展到仍坚守服装行业的第四代。四代人用勤劳和汗水践行并坚守着初心,可谓“创业惟艰,守成不易”。继承臣仓老司衣钵并发扬光大的是第三代传人代表、长孙姚虞坚,如今在杭州创办了秋水伊人品牌服饰,第四代传人是曾孙辈姚望、姚宇等人,开辟了服装电商销售新渠道。

  一百年前,臣仓老司奉父之命离家学艺,他可能不会想到这门手艺在这个家族中延续了百年,四代传承。一艺传百载,一剪承四代。臣仓老司用一把裁缝剪刀剪开了《姚氏族训》中“协力山成宝,同心土变金”的秘密。

  最后结语,还是引用《姚氏族训》中的一句话:

  花繁柳密毋迷路,

  雨骤风狂勇向前。

  (根据姚友乐先生《家族往事》整理撰写)
       作者:何瑞东



特别的人 发表于 2024-9-1 19:10:14

大裁缝

章爱华 发表于 2024-9-1 19:06:51

手艺人

光影 发表于 2024-9-1 19:02:09

每天看新闻

新村路8号 发表于 2024-9-2 13:20:21

百载沧桑惟一剪,
万钧臣庶可千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臣仓老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