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唤醒乡村新生 “乡·思”五人绘画作品展落幕
凝望艺术的星空,满目尽是璀璨。日前,“乡·思”五人绘画作品展在北白象镇后西岑村书香堂落幕。五位乐清本土艺术家傅海馨、赵伯辉、施晓杰、郑磊、李方兴联袂参展,实现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参展作者。
浙江省油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子胄说,所有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思考、情感与审美等的映射,他从展览中读出了怀旧与乡愁的韵味。
画笔挥洒绘乡村
十岛菱歌的水乡西岑,有天然的文艺土壤。立于碧波之上的书香堂,曲线优美、造型现代,有说不尽的风姿。堂内,油画、水彩、色粉等60余件绘画作品,分“静思”“乡韵”“迹象”三个篇章,带观者走入画中佳境,观览天地苍穹。
参展画家施晓杰出生于北白象镇,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导师。2020年,他搬离了北京,把艺术工作室安置在农村,过起了田园生活。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溪流与四季的农田,还有久违的邻里热情,都带给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乐清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赵伯辉是虹桥人。他家门外,是一大片田野,他最喜欢在家门口画画。乡村是他难以割舍的情结。因此,他的绘画主题大多与此相关。赵伯辉背着油画箱游走于乡野,像个勤快的农夫。他说,乡野总给他带来很多艺术上的馈赠,他能回赠的是一腔热情的画面。
对于乐清美术家协会理事李方兴来说,儿时的记忆全被农村生活占满,酸甜苦辣各中滋味。他用很多抽象元素,表达记忆中儿时的质朴、童真和自 由。他认为,抽象的画面也是具体存在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不需过多解读。他的作品是抽象的情感,是一种情绪的反映。
浙江省水彩协会会员、乐清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傅海馨第一次去写生,就在一个小村庄。屋后有一片竹林和三棵板栗树,还有山泉水潺潺而过,这些画面都成了她的创作源泉。在她看来,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艺术。艺术不仅能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在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赋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览现场。
一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谈及家乡有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感觉,浙江省水彩协会会员、乐清美术家协会理事郑磊就是如此。多年来,他专注于乡村市集、人文风景等为主题的创作,这些都是他最熟悉最亲切最值得眷恋的人间烟火。这场景也是他反复描摹的素材。一年又一年,他在绘画中追寻着家乡的味道。
交流中碰撞乡情此次展览吸引了数千名北白象居民打卡。来自浙江省油画院、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乐清市美术家协会、乐清市油画家协会等艺术单位、协会的创作人员和画家代表也来到现场。活动还延伸设置了主题沙龙。现场30多位艺术家,对创作和想象、艺术和风格、乡愁和哲思等进行探讨和交流。
温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乐清市油画家协会主席厉靖表示,艺术的语言是通用的,并没有城里和乡村、具象与抽象的区别。我们对画面进行解析,就能看到美的节奏感,每一幅画都投射了内心的情绪。李方兴的作品有很多符号,具备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施晓杰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绘画语言,通过绘画,表现他的初心;傅海馨的作品,让我们看到,美是一致和连贯的;郑磊的作品,在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色块中,让观众找到秩序,找到平衡点……
主题沙龙。
“五位画家都是艺术的探索者,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和绘画语言表现乡村题材,他们用水墨、色粉、丙烯、油画等不同媒介记录不同时空里的人、物、情绪、色彩、印象、光影瞬间。”乐清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笑一说,虽然没有大主题、大制作,但因贴近生活,使作品有了更鲜活的呈现。此次联展也是艺术家艺术乡建的一次具体实践,更是艺术家践行文化惠民、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打开思 想新空间《画家眼中的世界》主题讲座也是展览的重要部分。该讲座在书香堂开讲,施晓杰作为主讲嘉宾,从美术反映现实美、美术创造艺术美、美术的作用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美学如何从各个学科的兼类现象到**的美学思 想、建立美学学科、提出文艺美学,再到今天发展的艺术美学,从局部、微观的角度对美学史进行了清晰梳理。
讲座中,施晓杰传达给观众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美学让研究不仅有“术”,而且近乎“道”。一方面,在建立艺术学之后,仍然需要美学的研究思维;另一方面,艺术始终是美学研究非常重要的阵地。这二者不可分割。
最后,施晓杰以“让我们如婴儿般面对每一天的新奇”作为结束语。美学唤醒乡村新生,他希望大家永远保有好奇心,以婴儿的视角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乡村工作,寻求艺术和乡村之间的平衡点,也希望能借此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与艺术家们交流,真正触摸到美学。”北白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一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西岑水乡作为浙南农村的缩影,经过20年的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希望这次“乡·思”作品展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艺术家们从西岑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今日白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