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这位优秀人民调解员是怎样“炼成的”
前日上午,在柳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窗口,一名贵州籍务工者因包工头拖欠工资一事,前来寻求人民调解员的帮助。当日值班的柳市新居民个人品牌调解室主任王红旗热心接待了来访者,经过询问了解到,来访者作为小时工干了3个月的工期,按原约定的工资标准,包工头应付他34000元,但还有9000多元没发到手。
“我问过老板好多次,他都说资金紧张再缓缓,现在剩余的工资已经拖欠了三四个月,再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啊。”交谈中,来访者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你先别着急,我先了解清楚事情经过,会和对方联系沟通,给你一个答复。”一旁,王红旗一边记录一边安抚来访者的情绪。
王红旗
接访是王红旗的工作日常。今年是王红旗成为人民调解员的第16个年头,从一个平凡的安徽籍建筑行业工程队人员,到服务百姓解决纠纷的调解员,他身份转变的缘由出于一个偶然。
2008年,王红旗在柳市从事建筑工程行业,一天,有亲戚找到他,请他帮忙调解。原来,亲戚身边有两个朋友,一起合作创业开汽配厂,创业本金由其中一人支出。因为汽配厂效益不佳,最后停业,两人因分红的问题协商不下。当时,纠纷的关键点在于开厂初期不出本金的一方认为分红不合理,恼羞成怒,变卖了汽配厂的器械,甚至来到柳市镇政府发泄情绪。
当事人周围的亲戚朋友介入帮忙调解,都没有结果。王红旗性格和善,做事有条理,在当时柳市新居民群体中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大家找到他帮忙。了解了纠纷的原因后,王红旗找到了当事人:“于情,办厂初期你没出钱,还变卖了厂里的物件;于理,根据当时入股的比例分红,是最公平的解决方式了……”就这样,王红旗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劝导当事人,最后将此事解决。而王红旗耐心又有方法的调解能力,被柳市镇负责人看在眼里,后来聘请他为柳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并在几年后成立了其个人品牌调解室。
王红旗调解纠纷有自己的方法,接到一个案子,他会在了解到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后,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详细了解案件经过,采用“情理+法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16年来,他接手了大大小小不下几千个案子。对他来说,普通的案子花一两天可以解决,但遇到“疑难杂症”要花上个把月。
“我们作为调解员,一定要客观公证地去判别事件,切勿被自己的主观想法带偏。”王红旗坦言,他不是专业的调解员出身,在这个岗位上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十几年来,王红旗始终在学习调解技巧,一方面树立平等待人、公平公正处理各方事务的形象,增强当事双方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对双方熟识且有影响力的人来协助做工作,缓和双方的分歧,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业余时间,他还自学法律知识,以期更好地利用法律促进纠纷调解。
今日柳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