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诗人在乐清——记乐清文学研讨会·“80”后诗歌新势力专场
2023年5月12日,“乐清文学研讨会·‘80’后诗歌新势力专场”在温州乐清白石街道甑阳居举办。本次活动由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乐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白石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乐清市作家协会、乐清市现代汉诗学会、白石街道文联为活动承办单位。本次活动是温大创写中心与乐清文联开展校地合作以来的第二次活动,旨在挖掘和培养乐清本地作家,来自国内各地的7位专家学者对乐清本地的10位青年诗人的诗作进行了评点。白石街道党工委书记汤淑姣首先致辞,介绍了乐清白石的相关情况,并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乐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林晓哲致辞,希望校地联动能助推本地诗人作家的成长。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永谊副教授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创写中心的概况。温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李广旭博士介绍了与会的诗评专家。白石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诗人陈霜(陈鱼观)介绍了与会的乐清“80”后诗人。
在研讨会环节,复旦大学的陈丙杰博士认为80后诗人边井的诗歌展示了一个颇能引起80后共鸣的精神肖像:早年充满英雄主义情结,中年之后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妥协,他的诗歌显示出他对现实强有力的抓取能力和反讽能力。90后诗人连丹丰的诗歌对人类生存状态做了形而上的隐喻性表达,尤其是短诗《一代人》,将顾城地《一代人》作为副文本,从而设计出隐形对话结构,显示出了丰厚的意蕴。
浙江理工大学的娄燕京博士认为00后诗人陈艺萱的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以拟人化的手法勾勒出与周围世界的亲切关系;十八岁以后的诗歌则呈现了一个具有内在深度的已成长起来的抒情主体形象。80后诗人冷若梅的诗传达了隐秘的女性经验,深具修辞的密度,试图用诗歌的绣花针穿透被生锈的词与物重重包裹的现实,在反抗的姿势中,有着“碎裂之美”。
温州大学的易永谊副教授认为90后诗人徐繁的诗歌是在寻找乡村诗学的途中,具有个性化、时代性与历史感,能够巧妙地运用现实与虚幻叠加的修辞。90后诗人陈凯敏的诗作以现代汉语重建了乡村世界的古典诗意,在当下语境中探寻独特的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温州大学的李广旭博士认为90后诗人陈强的诗歌以口语化的方式形塑了小镇的日常生活,诗人拥有很强的观察力,不仅能记录下碎片化的点滴日常,还能够运用留白的方式制造诗歌的意境。90后诗人马列福在措辞上较为考究,诗作中“孤独”“风”“秋”“春”“梦”等意象大量存在,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些许在地化的孤寂。
温州大学的刘卫东博士认为80后诗人余存理的诗歌有较为突出的视觉表现力,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写作呈现出的一种“观看方式”,“观看”视角比较丰富。00后诗人王渰的诗歌最突出的则是对某个细节或情境的呈现,即“瞬间书写”,是对某些细节或场面,选取一个角度展开,体现日常很少注意的瞬间。
在乐清的几位诗人进行了简短的回应与交流后。《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和诗评家卢辉进行了综合盘点。育邦非常犀利地点明了几位乐清诗人在目前诗歌写作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诸种问题,并鼓励年轻人要在诗歌写作中多下功夫多花时间。卢辉以自己的《二十四现代诗品》为例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认为现阶段几位乐清诗人的诗作尚不成熟,但未来可期。
本次活动,来自乐清的郑亚洪、王常权、马叙、东君、赵素丹等作家也来到了现场。陈凯敏作为与会的青年诗人代表致感谢辞。本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乐清文坛的风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预示着乐清诗歌新势力的崛起。
来源:温大创意写作中心
日渐式微的诗歌 每天看新闻 已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