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温州已有90后开始立遗嘱!
花1个多小时回顾你的一生,把想说的话、要交代的事放进一个“匣子”里。这个过程,便是立遗嘱。当这个“匣子”被打开时,你已经不在了,但“身后”的延伸故事,被打开了……今年清明前夕,记者探秘温州市华东公证处“温情遗嘱库”,听公证员讲述遗嘱背后的温情故事。
遗嘱人的生前“绝密”档案
如今有了温情保管
“我如果意外去世了,我的财产会被儿子继承吗?我父母健在,还有兄弟姐妹……”3月29日,温州市华东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汤晓峰的办公室来了一名戴口罩戴墨镜的中年女子,她是一名遗嘱咨询者。该公证处推出“温情遗嘱”服务一年多来,每天有10余人前来咨询关于立遗嘱的事情。
“立遗嘱前,公证员会告知遗嘱相关法律知识。正式立遗嘱要花1个多小时,全程只有遗嘱人和公证员两个人。”汤晓峰说。
公证处内,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便是遗嘱室。以前,遗嘱室内只有合同、纸质证明,遗嘱人要在这里嘱托“后事”,情感难以舒展与宣泄。
“温情遗嘱”服务推出后,遗嘱人的选择变多了:你可以写一封信,留几句话给家人,即见字如面;可以录一段声音,说一声“妈妈走了,家不能散哦”;也可以录一段视频,跟大儿子说“你还要继续让着弟弟”。这1个多小时,你可以轻松地和公证员回忆你往昔的“高光时刻”,也可以盘算下积累的财产,想下怎么分配给需要的人。
老人视频开启的一刻
兄弟俩停止了争吵
80多岁的郑阿婆是“温情遗嘱库”最早一批立遗嘱人,如今已去世。当时她因为知道两个儿子关系不和睦而前来立遗嘱。她在遗嘱材料中留下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只是简单提到了财产的分割,大部分是她在讲述过去几十年里,和大儿子、小儿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郑阿婆去世后,两个儿子关于遗产的纠纷一度争吵到了法院调解室。后来,兄弟俩闹到了公证处。公证员将郑阿婆的视频在她两个儿子面前完整播放。哥哥全程不说话,弟弟哭个不停,最终兄弟俩的矛盾在公证处得到调解。
“郑阿婆的视频播放时,当时站在边上的公证员也感动得流泪了。”汤晓峰说,公证处一年经办约千件遗嘱,这些遗嘱材料都放在遗嘱公证卷宗内,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保存,直到遗嘱人离世后才会被打开。在许多案例中,一些引发财产纠纷的亲人,最后被遗嘱人留下的“温情遗嘱”所打动。
90后小伙立遗嘱,给未出生的孩子写下“幸福留言”
不少市民忌讳立遗嘱这件事,认为不吉利,生前不谈“身后事”。今年年初,市区90后小伙子小杨来到华东公证处。他在本地做淘宝电商,经常忙碌到凌晨,还经常出差各地飞。
在遗嘱室里,小杨这样对公证员说:“我怕自己有一天熬夜猝死,或是坐飞机出意外,虽然概率很小,但我怕自己走了,很多事情都没料理好……”
原来,小杨父母身体健全,还有兄弟姐妹。他想立遗嘱指定给妻子,因为如果父母继承了他的财产,父母年迈去世后,财产会转继承给他的兄弟姐妹。
完成遗嘱的基础流程后,小杨向公证员要了一个信封,还给他未出生的孩子写下了一段“幸福留言”,由于是保密状态,公证员只字未提。
汤晓峰说,近年来,遗嘱件经办数略有攀升,遗嘱人的群体开始趋于年轻化,80后、90后前来咨询立遗嘱有所增多。
新闻+
遗嘱大数据
2023年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华遗嘱库目前共登记保管251322份遗嘱,其中6362份已生效。这些遗嘱中,有1787份来自90后,357份来自00后。
年轻人登记遗嘱的数量逐年上升,除了房产、银行存款等遗嘱内容外,证券基金、公司股权、虚拟财产、保险单等数量上升。80后之前的人立遗嘱大多出于财产安全、家人生活的考虑;而90后的关注需求更加多元化,财产类型相对更多,比如电子遗产、数字遗产。
来源:温州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已读 温情嘱托 每天看新闻
页:
[1]